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田間地頭話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的調研方法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3-05-16 16:41:35
A+A-
分享

  學習·知行丨跟著總書記學習調查研究

  田間地頭話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的調研方法

  5月1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省滄州市,考察了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了解鹽堿地整治、旱堿麥種植推廣及產業化情況。

  習近平走進麥田,仔細察看小麥長勢,并向正在田里勞作的種植戶、農技專家詢問旱堿麥產量、價格、品質、收益等。

  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這是11日上午,習近平在滄州市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考察時,同種植戶、農技專家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在田間地頭學知識、察實情,是他一以貫之堅持的調研方法。

  在陜北高原,習近平在延川縣梁家河大隊一干就是7年歲月。“我是黃土地的兒子。”習近平如是說。

  在河北正定,習近平常常走進田間地頭看收成,走遍全縣每一個村,與干部群眾打成一片。

  在福建寧德,習近平帶領地直機關干部參加義務勞動,一把鋤頭扛肩上,大步走在田埂上。

  1989年,帶領地直機關干部到福建寧德市參加義務勞動。資料圖片

  在浙江期間,到任后一年多時間深入全省90個縣市區,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上海工作,他跑遍了全市19個區縣,下基層調查研究、了解實情。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經常深入田間地頭,看長勢、問收成、察民情。“對糧食生產,我一直都很關注,基層調研時也經常到田間地頭看一看。”他在給種糧大戶的回信中這樣寫道。

  在田間地頭談發展、抓落實,是他一以貫之堅持的調研主題。

  此次河北考察,總書記強調,“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了解群眾需求,切實解決廣大百姓關心關切的利益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耕地、糧食、“三農”,都是總書記牽掛的“國之大者”。一粒種、一株苗,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從育種環節到種植階段,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是他頻頻考察調研的主題。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是今年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4月,主題教育啟動之后的第一次外出調研,習近平首先考察了位于湛江市東海島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再次談到樹立大食物觀。

  5月,河北省滄州市,習近平走進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他指出,“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略問題,必須擺上重要位置。”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全國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5億畝具有開發利用潛力。對鹽堿地,如何用綠色生態的辦法“改”?

  此前,2021年10月,在山東考察時,習近平來到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也曾叮囑“18億畝耕地紅線要守住,5億畝鹽堿地也要充分開發利用。如果耐鹽堿作物發展起來,對保障中國糧倉、中國飯碗將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推動由主要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更多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做好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試點。”

  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推廣鹽堿地改良技術、擴大旱堿麥繁種面積……如今的滄州正逐步構建起適應鹽堿地特點的區域農業生產體系和科技支撐體系。

  5月11日,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九連豐,總產量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口糧自給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給率在95%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約480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倉廩實、天下安,大國良策守護大國糧倉。(任一林)

【編輯:高長娟】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_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_欧欧美zozo人禽交_亚洲一级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