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困牛山上的決絕,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來源:新華社  2022-08-02 13:27:51
A+A-
分享

貴州省石阡縣有一個地方

山勢蜿蜒,絕壁陡峭

放牛至此

無需看管牛也走不出去

故名:困牛山

石阡縣困牛山  李勇 攝

88年前

一支年輕的隊伍

從困牛山上一躍而下集體跳崖

大部分人英勇犧牲

書寫了紅軍長征中撼人心魄的壯舉

困牛山紅軍壯舉紀念碑 劉勤兵 攝

建軍節要來了

我們再憶起這段往事

1934年8月

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9000余人

從江西出發踏上長征先遣征途

紅軍遺留在石阡的戰刀 吳劍 攝

其中,紅18師52團

平均年齡不到20歲

但戰斗力極強

反“圍剿”屢立戰功

部隊行軍過程中

屢作后衛阻擊敵人

蕭克將軍稱之為

“湘鄂贛久經戰斗的部隊”

困牛山虎井溝紅軍跳崖處  吳劍 攝

1934年10月

紅六軍團在石阡縣

遭遇國民黨軍二十多個團

損失慘重

16日,紅六軍團從石阡南撤

石阡困牛山紅軍戰斗遺址  楊坤 攝

為拖住敵人,掩護主力

52團調轉方向

將敵人牽制在困牛山

逆向而行

把希望留給戰友

視死如歸

將危險引向自己

紅軍集體跳崖的困牛山虎井溝 李勇 攝

困牛山紅軍壯舉紀念碑 楊莉 攝

面對數倍于己洶涌而來的強敵

面對被敵人挾持在前充當人盾的百姓

寧死不當俘虜,寧死不傷百姓

紅軍砸爛武器

縱身跳下懸崖

當年17歲的陳世榮是52團司號員

跳崖后被藤條纏住幸存

他說,當時吹響軍號

不是為沖鋒

而是為犧牲

 

幸存紅軍陳世榮的軍號 劉勤兵 攝

88年過去

每逢清明

當地群眾都會前來祭拜烈士

記錄著這段歷史的陳列館

人來人往

紅色的基因,代代相傳

學生在“紅軍長征在石阡”陳列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吳劍 攝

硝煙散盡,豐碑永存

困牛山上的決絕

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人民軍隊為人民

忠誠信仰重千鈞

  來源:新華社微信(ID:xinhuashefabu1)

  記者:胡星、劉勤兵、周宣妮

  視覺:胡玥聰

  監制:關開亮

  編輯:李永錫、馬驍駒、卿珊

  新華社貴州分社

  新華社石阡幫扶工作隊

  石阡縣融媒體中心

  聯合出品

【編輯:高長娟】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_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_欧欧美zozo人禽交_亚洲一级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