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二十大代表風采|張守英:當好鄉村振興“領頭雁”

來源:山東新聞聯播  2022-10-12 19:24:05
A+A-
分享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1日訊 今天的“二十大代表風采”,一起來認識五蓮縣洪凝街道紅泥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守英。

  最近,紅泥崖村的菌菇大棚迎來二期建設,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計劃投資280余萬元,于今年年底前再建8個暖式大棚,讓村里的菌類產業錯季發展。

  “咱在這個位置這一次建兩個智能大棚,里邊溫度、濕度、透風,全部智能化,節省人工,過年的時候咱就能吃上新鮮的蘑菇了。 ”張守英笑著說。

  紅泥崖村曾是個靠山吃山的貧困村,村里基礎設施薄弱,經濟農作物種植受限。2016年,張守英創新互助養老等多種扶貧模式,一年內讓村里4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解決了一部分村民就業問題。但由于村里沒有支柱產業,村集體收入跟不上,村子發展動力仍然不足。

  “號召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我們就想怎么樣領著村民創收,我們五蓮是山好水好空氣好,有豐富種蘑菇的資源。爭取了縣里的一部分扶持資金(建大棚),爭取著資金以后,咱又愁這個棚建的質量,再就是這個棚建了怎么(養蘑菇)合適,咱不懂技術。 ”張守英告訴記者。

  張守英帶領村干部多次外出考察、學習技術,去年年底開始建設第一期14個菌菇大棚。

  紅泥崖村村民陳常全介紹:“一個棚一次上棒就7600來個棒,一年上兩次棒,這一次能產7500來斤,大約一年能產15000斤左右,平均大概能拿到3.5元至4.5元(每斤),利潤比較可觀。”

  如今,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預計菌棒廠建成后,合作社年可增收100萬元。獨木不成林,張守英還聯合周邊14個村開展黨建共建、強村帶弱村,針對各村具體情況實施不同助農措施,資源共享,抱團發展。

  “作為一名黨的二十大代表,我覺得責任重大,在鄉村振興中,將發揮我們兩委干部的帶頭作用,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讓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來,帶領他們共同致富,在鄉村振興當中貢獻我們的巾幗力量。”張守英表示。

  閃電新聞記者 南雨辰 李德旺  通訊員 日照臺 湯啟濤 鄭世師 報道

【編輯:任玉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_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_欧欧美zozo人禽交_亚洲一级无码一区二区